科技一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2|回复: 1

终极押题04 | 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复制链接]

6

主题

8

帖子

1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9
发表于 2022-12-11 08: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情提要

01.押题理由

新传是一门时刻站在时代前沿(永远有热点要追)的学科,近年来使新闻生产实践实现了突破性飞跃的人工智能技术,是社会各界都正在关注的焦点议题。
从政界来看,2021年10月,广电总局发布《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该规划指出,强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在内容选题、素材集成、编辑制作、内容审核、媒资管理、字幕制作等环节的应用,促进制播流程智能化。推动虚拟主播、动画手语广泛应用于新闻播报、天气预报、综艺科教等节目生产,创新节目形态,提高制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可见,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已然是板上钉钉的大趋势。
从业界来看,在新闻传播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也已经渗透到新闻生产的各个模块,诸如机器人写稿、AI合成主播、智能剪辑等。
从学界来看,目前关于新闻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研究,宏观层面主要集中于人工智能对新闻生态和新闻业生产趋势的影响;微观层面则聚焦于人工智能在具体的新闻生产流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领域渗透的不断深化,也引发了学者对于它的批判性思考。
再聚焦到考试真题,“人工智能+新闻传播”一直是各大院校真题中的常客,主要以论述题为主,需要考生对人工智能的定义、特征及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押题题目:试结合具体案例,谈谈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02.解题背景(关于“人工智能+新闻生产”,你需要掌握的知识!)

一、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50年阿兰.图灵在英国哲学杂志《心智》上发表的论文《计算机器和智能》,成为人工智能科学的先声,进而为人类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学科。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目前学界对人工智能技术还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定义,普遍认为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它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以超过人的智能。
二、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
(一)智能采集:多面识别拓展数据采集维度
智媒时代,信息采集逐步告别了传统人工时代,人工智能拓宽了信息采集维度,高效完成多面识别,助力新闻工作者从信息汪洋中迅速锁定线索,高效完成新闻报道工作。例如,运用智能技术可对社交媒体进行数据挖掘,通过实时信息获取与存储热点信息构建知识图谱,形成智能化线索采集系统,如新浪自主研发的“鹰眼”平台。
(二)智能生产:人机协同重塑内容生产机制
在新闻生产后台,新闻工作者运用智能采编工具(如可视化工具、智能视频编辑系统、AR、VR等技术)快速完成新闻生产。在新闻生产前台,虚拟主播开始走向前台,带去不一样的人机交互方式和用户体验。例如新华社联合搜狗发布的全球首个“AI合成主播”以及央广总台的“康小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可视化虚拟主播“康小辉”)

(三)智能分发:算法分发改写传播权力结构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机器、实体和终端之间真正实现互联互控,从而使内容多场景、多终端、全通道智能分发成为可能。如今日头条的个性化推送,人民日报、央视网等主流媒体的“党媒算法”“主流算法”。
(四)智能反馈:实时追踪优化媒体传播效果
智能反馈工具可细化传播效果数据分析的颗粒度,从浏览量、评论量、转载量、点赞量、粉丝量等显性数据逐步深入至用户个性化消费的行为、偏好、趋势等隐性数据,让传播效果评估更加全面精准。例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对新闻报道进行实时监测、动态排名,从而提高采编效率。
(五)版权保护:内容基因溯源保护知识产权
通过技术对内容进行监测对比,计算内容相似度,可帮助识别内容是否为原创,助力版权内容保护,提升媒体对版权资产的管理、运营和维护能力,繁荣版权内容生态。例如新华智云“媒体大脑3.0”嵌入了区块链版权认证工具,全方位保护内容创作者版权。
(六)智能媒资:云上媒资提升整体管理效能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提高单一环节效率,还可通过智能媒体资源管理系统的形式提高新闻生产流程的整体效率。如以新华智云“媒体大脑”智能媒资系统为例,其具备以下四大功能
媒资数据化;媒资智能搜索;地方内容汇聚;个性化媒资订阅。
三、典型案例
津云新媒体:智能视频审核平台赋能高效内容生产
在算法和AI云平台加持下,可以检测视频中的色情、暴恐、旗帜标志、政治人物、广告等,一旦发现违规,立即删除原视频、备份视频及所有节点的缓存文件。
快手:快手云剪推动视频制作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
快手云剪平台提供版权素材、云端剪辑、多款智能AI创作工具等一站式云短视频创作能力,创作者无需下载软件,即可登录网页编辑器快速完成制作,推动音视频创作生产领域向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芒果TV:打造标准化数字虚拟人构建平台
通过虚拟人与AI技术的结合,形成无需人工干预的智能虚拟人,在智能客服领域提供了新的应用形式;虚拟人直播则扩大主播人群范围、节省布景需求、增强用户黏性。



(虚拟人“瑶瑶”直播演示)

每日经济新闻:全球首个全流程AI驱动的视频直播产品
2021年12月20日正式上线“每经AI电视“,这是全球首个全流程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7*24小时视频直播产品,采编播一体化是最大特点,全天候无人化是最大优势。



(每经AI电视男主播N小黑、女主播N小白镜头)

新蓝网:AI+大数据助力主流价值观融入党媒算法
新蓝网是浙江广电集团新媒体的主平台,在省委网信办支持下推出体现价值取向的“主流媒体算法”。新蓝算法将主流价值观与个性服务相结合,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一方面扩大正能量、正确价值观的传播,另一方面让用户获取有养分的资讯,例如引入“温暖度”指标,通过人机协同提供党媒正向内容推荐。



(新蓝算法—数据大屏驾驶舱)

央视网:智能审核赋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安全
作为编辑部“五智”之一的智能审核平台,是国内主流媒体中首个具有自主研发完备知识图谱和主流算法模块的人工智能产品。清晏审核:用户评论审核、影视剧审核、赛事直播审核;融媒智控:人工智能内容风控。
四、对人工智能应用的冷思考
技术崇拜:
对新闻机器人的迷恋将会导致新闻生产中的技术崇拜和数据崇拜,最终导致人文价值的丧失。
过程黑箱:
由机器人生产的文本往往以外在的客观性或数据理性遮蔽了隐藏在背后的权力结构所施加的影响。
数据偏差:
目前人工智能还处于模式化写作阶段,在非结构化的数据处理,比如艺术性、创新性的信息方面,其整合能力还远远不够。
版权争议:
关于人工智能新闻作品版权归属问题一直都存在争议,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作品涌入市场,人工智能的版权问题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人工智能应用的规范路径
填补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与伦理的空白:
在法律、法规和伦理层面制定出适应人工智能在新闻行业应用和发展的条例来确保其发挥正向作用。
建立人工智能信息发布安全监管与评估体系:
人工智能尚且不能对其创作和生成的内容进行人性化的解读和阐释,需要建立人工智能信息发布安全监管和评估体系,以避免可能触犯法律法规和影响新闻伦理的内容的发布和传播。
加快培养人工智能综合性高端人才:
提供研发、学习及其与新闻业实践结合的平台,完善人工智能专业设置和科学布局,加强产学研互动交流,推动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储备和队伍建设。

03.作答框架

解答此题,可以采用经典的“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如何应对”框架。重点在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对于“如何应对”,可以视题目具体分值和考场时间安排而定,既可以单独作为一个部分展开,也可以在结尾中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升华。建议框架如下:
开头:
话题引入+人工智能概念界定+引出下文
主体:
积极影响:人工智能的多线程作用
(一)新闻采集:大数据拓展信息采集维度
(二)新闻制作:智能写作提高生产效率
(三)新闻分发:算法实现内容精准推送
(四)事实核查:人机协同提高核查效率
消极影响:新闻生产“技术热”下的冷思考
(一)形式重于内容,导致“数据中心主义”
(二)模式化生产,缺乏人文关怀
(三)工具理性蔓延,新闻报道失焦
(四)诱发信息茧房,削弱新闻公共性
结尾:
总结前文,可以使用技术中性论进行主题升华,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利用技术红利,警惕被技术控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前天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回帖。。。我来个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技一站

GMT+8, 2025-4-6 11:06 , Processed in 0.10023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