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一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8|回复: 0

聊聊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2023年智能家居值不值得做?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3-25 20: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年智能家居持续发力,综合各大品牌的表现,个人认为,2023年的智能家居值得期待。


一,生态互联的呼声越来越高,单一品牌的发展,有点身单力薄。

不管是生产商,经营商还是消费者的角度去看,似乎加强生态互联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很多传统智能家居厂商也在积极寻求生态品牌或者生态产品的扩容性。
生态平台或者品牌中,小米的米家不必多言,生态产品数量一直是遥遥领先;而华为的Hilink,自从华为自己做智能家居并且完善鸿蒙系统开始,生态圈也在不断扩大;苹果的Homekit也在悄悄布局发展,有传言说智能家居正在成为独立的板块,苹果即将推出智能家居中控系统,真假不去评判,苹果有意在智能家居领域全力拓展。
像海尔、美的、松下这些家电厂商自不必说,从一开始的布局就是家电、家居互联,成绩也颇为斐然。


看上去最需要改变的,就是传统的智能家居厂商。在业内知名度还算高的绿米,依托小米的名气,确实做出了很高的成绩,但是现在绿米在积极拥抱苹果Homekit,新品逐渐不再接入米家,依然在追求生态的扩展;UIOT超级智慧家和TCL公司合作,力图在家电领域积极拓展,当然,它也已经接入苹果Homekit;欧瑞博、控客、Lifesmart云起等等国内知名厂商,也在积极布局。
二,品牌集中度慢慢地越来越高,“百家争鸣”的局面,悄悄发生改变

从华为高调发布自己品牌的智能家居设备开始,它和小米的“斗争”就从手机领域跨向了智能家居领域,加上苹果,三足鼎立的局面似乎有隐隐发展的趋势。
过去消费者不太了解的时候,选择哪个品牌更看重的是价格对比;而现在,客户对品牌认知越来越高。几乎每个客户都知道华为和小米。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哪怕不是这两家,去到体验店里,都会问到,这个品牌华为或者小米支持吗?也有问到苹果手机可以控制吗?
这个其实和第一条类似,生态互联性要求越来越高。


三,Matter协议有雷声大,雨点小的迹象,协议互通,看上去还是遥不可及

生态互联的要求,本质上就是协议互通,即便做不到互通,也要能放到同一个平台上可以统一执行。
Matter协议正是为此而生的。而推出之际,也再不断强调互联的可行性。但现实是残酷的,即便这么多国内知名品牌去积极拥抱Matter协议,去纷纷开发相应的产品,但这个目标实现起来,仍然困难重重。
原因其实不难猜到,现有的局面仍是有利可图的时期,厂商很乐于把消费者圈到自己的生态里面来,协议互通,就意味着放弃自己可预见的利益,这是每个厂商短时间内都不愿意接受的;
再者,国外主宰的协议,仍有其弊端,即便技术本身就是国外的,但是国内厂商仍不愿意被国外巨头二次挟持,深度开发自己的系统还是最靠谱的;
第三点,参照Zigbee联盟的失败案例,Matter协议极有可能步其后尘。要知道,Zigbee联盟本就是想做一个统一的协议的,现在呢?


四,中控屏成为厂商的又一必争之地,精度高的传感器越来越被需要

去年,华为、欧瑞博、小米、绿米等厂商,中控屏扎堆发布,很巧的是,几个厂商发布时间还都差不多,都把中控屏当作一个特别重要的板块去运作。不过,客观来讲,中控屏其实并不实用。全屋智能最好的体验就是无感化、自然化的交互,你偏要弄个中控屏放在墙面上,这不是画蛇添足吗?有这大几千块钱,我还不如弄个平板更实际一些。


传感器要求的精度越来越高,这个是无可争辩的。全屋智能是智能家居的进一步发展,那么要实现主动式的全屋智能,传感器做的太差,甚至没有,不符合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
五,国家政策日趋明朗,进一步发展数字家庭、智慧家庭已成为共识

去年3月份开始,国家层面、地方层面政策不断,为智能家居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毕竟,这是最有方向性的指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市场的发展。


另外还有,地产市场增长缓慢,已经到了瓶颈期,差异化发展也成为地产市场的进一步探索之道。而最能体现差异化的方面,就是智能家居的植入。哪怕是基础的配置,也能让自己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技一站

GMT+8, 2025-4-10 03:55 , Processed in 0.10406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