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相关理论和技术的不断革新,AI 在数据、算力和算法“三要素”的支撑下越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是,这一系列惊喜的背后却是大多数 AI 在语言理解、视觉场景理解、决策分析等方面的举步维艰:这些技术依然集中在感知层面,即用 AI 模拟人类的听觉、视觉等感知能力,却无法解决推理、规划、联想、创作等复杂的认知智能化任务。
当前的 AI 缺少信息进入“大脑”后的加工、理解和思考,做的只是相对简单的比对和识别,仅仅停留在“感知”阶段,而非“认知”,以感知智能技术为主的 AI 还与人类智能相差甚远。究其原因在于,AI 正面临着制约其向前发展的瓶颈问题:大规模常识知识库与基于认知的逻辑推理。而基于知识图谱、认知推理、逻辑表达的认知图谱,则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和产业领袖认为是“目前可以突破这一技术瓶颈的可行解决方案之一”。
如果我们把通用人工智能定义为三个条件:一是多任务,能做很多事情,不仅仅是单一的事情;二是具有鲁棒性;三是能够适应多种环境的存在。那么,未来,我们需要将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和计算科学进行交叉融合,加强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的双向互动,揭示生物智能系统的精细结构和工作机理,构建功能类脑、性能超脑的智能系统,以视觉等功能和典型模式动物作为参照物测试智能水平,为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探索可行道路。
9、5G&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