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一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8|回复: 1

【独家】联合光电:技术男也有未来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2-12-1 17: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导语
龚俊强说,“我们团队很幸运,大家都是工程师出身,都很容易理解做这些技术研发是需要不断投入的,我们研发变焦镜头,几乎花掉了之前做手机定焦镜头时积累的全部利润。”

文 | 本刊记者 刘一鸣 编辑 | 袭祥德

龚俊强至今仍然记得十年前的危急时刻。

当时联合光电才成立几个月,龚俊强和四位创始合伙人拿着自筹资金接了一些研发项目。但光学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那点自筹资金很快在开模和账期中消耗殆尽,眼看资金链就要断了。




龚俊强的风格比较激进和强势,在董事会中能压得住场。副总经理邱盛平保守而温和,他们两人的搭配颇有默契

刚创业几个月,公司就要关门,身为联合光电总经理的龚俊强焦急万分。在一个偶然的饭局上,龚俊强碰到了一位老朋友。以前,龚俊强在一家光学国企做研发部副主管,后来不满于国企的臃肿与迟缓,跳去了外资企业亚洲光学做事。在这一段国企经历中,时不时有同事出走创业。当时就有一位创业的朋友资金困难,希望龚俊强能用他们的产品。身为研发部副主管的龚俊强了解老朋友的产品和信用,也觉得创业不易,能帮则帮。如今,这位老朋友的公司已经上市,在饭桌上看到昔日的龚总脸色如此难看,不禁询问出了什么事。

“我刚刚开始创业,资金出了一点问题。”龚俊强说,“需要多少钱?”朋友问。

“大概要100万。”

“我借150万给你。”

“你别开玩笑,我可能还不起。”龚俊强说,那是2005年,150万对他们来说还是蛮大的一个数字。

“我说真的。”朋友回答。

一个星期之后,没有借条的150万解了燃眉之急。跟着龚俊强一起创业的联合光电副总经理邱盛平喜欢拿“跳离舒适区”来解释,“初期的时候,我们五个创始合伙人在一两年内都几乎把自己的积蓄花光了。以前不管在国企还是外企,都很舒服,但是如果不跳离这个舒适区,永远不会有什么成就。”

二三十年前,国内光学行业里最知名的是海鸥相机和凤凰光学。后来随着科技进步,这两家都慢慢没落下去。到了2005年,日本厂商开始淘汰镜片冷加工行业,往亚洲其它国家转移。在这一段时间里,镜片冷加工行业在中国发展非常迅猛,凤凰光学的主要业务就变成了研磨镜片,可以说是世界最大的镜片研磨工厂。

虽然研磨镜片也有不错的利润率,但它毕竟是低附加值行业,没有太多技术含量。而镜头的光学设计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光学设计、机械、电子控制和精密加工等一系列技术相配合。所以在当时,定焦镜头在国内就少有人做,技术难度更大的变焦镜头更是一片空白。

龚俊强盯住了这个空白。联合光电的五位创始合伙人中,有两位是光学设计出身,另外三位分别是机械、电子控制和精密加工出身,在能力上非常互补。这样的搭配也避免了一些矛盾产生的可能,因为每个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具有权威性。

度过了创业初期的资金链危机之后,龚俊强更加意识到光学研发对资金的吞噬能力,虽然最终是想做变焦镜头,但还是得先从相对简单的手机定焦镜头入手,毕竟先得养活自己。

让手机拥有照相功能,最早是由诺基亚、爱立信等一批老厂商实验性加入的,那时候一颗30万像素的摄像头被认为是鸡肋,因为拍得很不清晰。但是手机厂商需要有一些新卖点,也必须得加入这个元素。联合光电很快做出了当时市场上最高的130万像素定焦摄像头,并迅速占领市场。

“定焦摄像头的技术相对简单,所以很快有模仿者进入。”邱盛平对《中国企业家》说,随着山寨手机大潮汹涌来袭,价格战硝烟四起,上游零部件厂商也纷纷跟着杀低价格。

“我们当时研发规模很大,又比较追求品质,成本比山寨厂商高了很多,继续做手机定焦镜头肯定不行。”龚俊强说,此时有一些安防厂商找到联合光电,龚俊强发现安防领域利润率不错,也没有那么多山寨厂商涉足。但是主流安防摄像头无法继续用定焦镜头,于是联合光电只有走向更高端的技术方向——变焦镜头。

变焦镜头当时在国内没有人做,主要竞争对手都在欧美和日本。不过,定焦镜头往往只有几片镜片,而变焦镜头往往都是几十片。一百多个零件在狭小的空间里,要实现非常高的清晰度、非常小的噪音、非常平稳的配合,其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并且,要想做变焦就必须解决防抖问题,因为长焦距时候镜头对抖动很敏感。光学防抖的应用范围当然不仅仅是安防,当时销售极好的卡片机都可以应用。龚俊强也看到了光学防抖的市场潜力,2008年时的照相机正从传统的三倍、五倍变焦,往二十倍、三十倍发展,而倍率越高,抖动问题越发明显。如果能把这项被日美企业垄断的技术攻克,市场潜力势必很大。

“手的抖动,其实是一种频率很高的振动,你要想把它完全平衡下来,就得在手往下抖动的时候,有一个装置把镜片往上抖以校正过来。”龚俊强对《中国企业家》说,虽然原理很简单,但是要实现这个过程其实是非常困难的,里面涉及到机械、软件和控制,机械需要侦查到抖动信号和方向,再由软件反馈它,这需要超高速反应的一套精密机械,随着手的抖动随时都需要向相反的方向高速运动,要及时刹住车再回来。并且还要成本低,还要小型化,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测试和实验,往往一次实验的费用都高达几十万人民币。

“我们团队很幸运,大家都是工程师出身,都很容易理解做这些技术研发是需要不断投入的,我们研发变焦镜头,几乎花掉了之前做手机定焦镜头时积累的全部利润。”龚俊强对《中国企业家》说。

终于在2008年,一颗22倍安防高清一体机变焦镜头试产完成,第二年投入量产。这一产品取得了巨大成功,第一年其销售量便占了三成,盈利占了五成。

从这一款产品开始,联合光电填补了国内变焦镜头的空白,并逐步取代了进口产品,成为全球安防高清一体机变焦镜头的第一名。如今,佳能、尼康开始利用日元贬值的机会,大幅减价,以此与联合光电展开竞争。

为了纪念这次质的飞跃,龚俊强特别买了尾号是581的汽车牌照,而581正是此款产品的内部研发编号。

为什么这样的技术能被一个创业公司攻克?主要在于光学是一个经验性非常强的行业,设计理论只是其中一部分,工程应用却有很多重要的技巧,而这些技巧往往决定了研发的成败。

“互联网行业的编程人员往往工作了三五年是最有战斗力的,但在光学行业,一个好的工程师想出成果得要有十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才行。”邱盛平对《中国企业家》说,新手在设计时不知道每项参数的权重怎样设置最合理,而不同的情况下又会有不同的设计方案,老手的经验就非常重要。联合光电的五位创始人刚好覆盖了光学的四大领域:设计、机械、电子控制和精密加工,并且每个人都在光学行业里浸润了十年以上。

“当初之所以联合光电选择成立在中山,而没有去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就是因为中山房价低,房价低使工程师很容易安定下来,他只要认真工作两三年,买房就很容易,没有压力。”邱盛平对《中国企业家》说,而工程师稳定对光学企业非常重要,培养了两三年的工程师,只能刚刚开始做一点事情。想要到设计层级,至少得七八年。

供应链也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最早联合光电的办公室是在中山市的高新区孵化器里,自己没有工厂。后来做变焦,没有代工厂愿意投入巨大的研发费用来做,而且变焦镜头对制造工艺的要求又很高,根本没法凑合。很多零部件都得去国外购买,联合光电的议价能力很低,当时都得先付款然后才能拿货,而且价格要比国外大厂贵20%-30%。联合光电在那个时候找了B轮融资,引入了华山资本和深圳联合鸿发,共630万美元。

“当时就觉得没有自己的工厂不行,一是对资金链要求太高、反应速度太慢,二是光学的制造工艺也非常重要,很多时候得配合生产才行。”龚俊强说,后来赚到钱之后,联合光电立即投资建设了自己的加工技术中心,不遗余力往上游深耕,这也为下一步产品技术的突破铺垫了基础。

联合光电的工厂从最开始租用的3000平米,扩张到8000平米,又在2008年开始买地建设自己的工厂,于2013年年底建成。

如今,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光学变焦、防抖、机械快门等设计制造能力的光学镜头供应商,联合光电于2014年3月完成了1400万美元的C轮融资,由君联资本和开物投资共同参与,并计划近期于创业板上市。

“目前联合光电的主要盈利点还是在安防领域,但预计以后在手机领域会有很大进步。”君联资本投资经理任刚对《中国企业家》说,一些原本在数码相机上的技术,现在都在往手机上转移,比如大光圈、机械快门、光学防抖等,这是一个大趋势,而这些技术联合光电都具备。并且从芯片和零部件的产业转移来说,规律就是从欧美到日本到台湾再到中国,手机镜头虽然是较高端的技术,但是这个大趋势应该还在。

“今年,联合光电会先尝试出一款手机前置镜头,预计会进一些联想、中兴级别的大厂。”任刚说。不过,目前各大手机厂商,包括“中华酷联”,只要是旗舰机型,其中800万像素以上的镜头一定是台湾“股王”大立光的产品,大立光在这一领域非常稳固,联合光电要想打入这一块市场,还得一步一步来。


【本文为《中国企业家》原创内容,如果您愿意支持原创精品财经文章,请长按下方图片并“识别图中二维码”打赏,8.8元起,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

帖子

1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6
发表于 2025-3-26 14: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顶,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技一站

GMT+8, 2025-4-7 05:23 , Processed in 0.08608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