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一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9|回复: 1

12万亿规划落地!能源革命新主角登台?

[复制链接]

4

主题

4

帖子

1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
发表于 2022-12-7 21: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氢能产业包括上游氢能制取、中游储存运输、下游场景应用。

上游制氢包括化石能源制氢、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氢。

储运环节分为液氢储运、高压储运、固态储运、有机液态储运。

下游包括交通运输、储能、工业应用。

说到底产业核心就是两个字:成本,制约成本的关键是上游和中游。



(天津石化天然气制氢装置)

这也是发改委《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里的最大发力点:

1.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

2.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

3.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

作为产业先驱的日本,也曾经在几种路径里反复横跳,目前还根本找不到利润和产业推进的平衡点。

日本加氢站发展很慢,严重制约了氢燃料电池车的普及。

丰田研发的世界首款氢汽车MIRAI在2002年开始销售,目前是32万人民币,2020年全年也只卖出了900辆。

东京燃气和松下、东芝研发的氢能源电热系统ENE-FARM,可以让燃料电池为家庭供电、供暖、供热水。

日本政府每台补贴40万日元,从2009年至今的十余年,这个系统也只卖出了10多万台。

按照生产方式,工业氢可分为灰氢、蓝氢、绿氢。

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或者核能产生的电力,再进行电解水产生的氢气被称为绿氢,是真正的0排放。

其他依靠天然气和煤炭生产的氢气,基本都是灰氢和蓝氢,推广的意义不大,不过是以一种能源生产出另外一种能源(这不是费二遍事么?)。


对于日本来说,本质上氢能源是一种能量存储形式,用来传递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核能的一个载体。

日本政府在2021年的能源草案里说,到2030年要让核能发电占比达到20%到22%,因为福岛事故后,日本不得不大量进口煤炭和天然气,造成电价大涨。

为了让电价降低,同时大量生产实现“氢能源社会”,日本必须把核电发展起来,它和氢能源是相辅相成的。

世界范围内和日本最像的是法国,法国非常缺乏煤炭、石油、天然气、风电水电,核电占比高达75%,生活生产都离不开核电站。

每个国家地理、气候、科技、经济水平不同,实现氢能源产业聚集的路径也不同。

国际氢能协会统计,2021年全球氢能产业链已建成、在建和规划项目共228个,主要分布在欧洲、澳大利亚、亚洲、中东、智利等国家和地区。

从地域上划分:欧洲投资占45%,其次是亚洲,其中的中国占亚洲投资总额的50%左右,位列第一。

很多国家都在氢能和电能之间做出了选择,比如日韩全力发展氢能,欧洲押注电能,而中美两个经济大国,还没有做出明确的倾向,两种路线共同推进。

2022必然是中国氢能产业的一个大年。

从A股的反应来看,技术门槛更高、利润更好的设备环节,包括压缩机、储氢罐、气罐运输车相关企业率先上涨。



从时间点上看,国内2021年氢燃料电池以奖代补政策推广,2022年将是第一个兑现落地之年。

根据政策,2022年国家奖励资金分为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氢能供应,4年示范期间奖励金额分别是15亿和2亿。

氢能源汽车的八大关键零部件,包括电堆、膜电极、双极板、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空压机和氢气循环系统企业,将会率先受益。

氢燃料电池的发展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状态。

当政府发布聚焦政策后,行业迅速推进;而当有企业失败案例出现时(不可避免),比如青年汽车之类的事件,就会导致行业热度陡然下滑。

对于政策和本质上的“朝阳”行业,理性的人要在总体上保持乐观。

对于当下的氢能产业大热,我们也要多一份冷静观察,仔细辨别防止踩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5-3-30 19: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很好,非常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科技一站

GMT+8, 2025-4-7 05:23 , Processed in 0.10129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